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(qū)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(chǎn)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(yǎng)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(zhèn)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(zhì)奇觀 探索體驗 農(nóng)業(yè)觀光 工業(yè)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(qū): |
如今,迎恩門城樓依然屹立,紅墻碧瓦,飛檐斗拱,蔚然壯觀,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,尤為珍貴。迎恩西門,歷來是東莞古城的象征,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標,旁邊的文化廣場是新世紀新東莞新氣象的展現(xiàn),綠草茵茵,噴泉絕響,舞姿翩翩,歌聲曼妙,構(gòu)成東莞新時代的盛景。迎恩門城樓與文化廣場,展現(xiàn)東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氣象。文物古跡與現(xiàn)代文化設(shè)施交相輝映,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。
明洪武初年,朝廷于全國沿海設(shè)衛(wèi)所防御倭寇,因衛(wèi)所設(shè)于大埕,后簡稱所城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由百戶侯顧實創(chuàng)建,呈方形,條石砌筑,城垣高二丈七尺,周圍六百四十三丈,四周挖護城池,池加城之數(shù)五十三丈。分東西南北四城門,城門上筑重樓,城垣四角各設(shè)敵臺。全城面積2600畝,昔時城內(nèi)有三街六巷,街道 所城的石墻寬一丈五尺,用石板鋪筑。
舊治坊 位于海陽縣儒學宮前,據(jù)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載:“昌黎舊治坊在府巷,為府治建”,原系門洞式牌坊,額面刻“昌黎舊治”,背鐫“嶺海名邦”,始建年代為明嘉靖十七年(153年),治坊前方刻寫著“嶺海名邦”四大字,背面刻著“昌黎治坊”四字。 韓愈,字退之,號昌黎。所謂“昌黎舊治”指的是韓昌黎曾“守此土,治此民”?!安枧f治坊”正是為緬懷先哲,褒揚名邦而建。
二十里鋪拱北又名五原山南古寺拱北,位于固原縣城南郊10公里處銀平公路、寶中鐵路東側(cè)。渡過清水河,在樹木蔥郁的幽雅環(huán)境中,依山勢矗立著一座集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和伊斯蘭建筑風格于一體的寺院,氣勢恢宏、古樸典雅、肅穆神密,這就是聞名國內(nèi)的固原二十里鋪拱北。
秦漢時湖名,即東海子、西海子。東海子在彭陽縣城西北部川口鄉(xiāng)干海村,今湖水走漏,當?shù)厝朔Q為"干海子";西海子在固原縣城西南部20公里的海子峽。西海子風景獨特秀麗,為群山環(huán)繞,形如掌立,現(xiàn)已辟為固原地區(qū)風景旅游區(qū)。
秦、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,位于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(zhèn) 境內(nèi)。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,東瀕店洼水庫,西臨朝那湫,北依羅家山,四野群峰環(huán)抱,形僅龍騰虎躍。城區(qū)良田千頃,乃河水庫北干渠穿城而過,渠水潺潺,綠樹成蔭,蝶飛蜂舞,美麗如畫。
筆架山宋窯位于湘橋。城東筆架山西麓。古遺址北起虎頭山,南至印子山,綿延2公里,窯址鱗次櫛比,至今筆架山腳一帶的群眾,仍稱該地為“百窯村”。筆架山窯所用瓷土的化學成分;氧化硅77.64%,氧化鋁16.65%,氧化鐵0.75%,氧化鈣0.19%,氧化鎂0.30%,氧化鉀2.99%,氧化鈉1.16%,用這種瓷土燒制青白瓷是很理想的,且開采方便,為瓷器的大量生產(chǎn)提供了先決條件。
祭鱷臺原為古鱷渡口。相傳唐代韓愈刺潮時曾于此處設(shè)壇祭鱷,撰《鱷魚文》,故名。臺前大江,于秋高云淡之際,一面風可駛?cè)娣?,因而稱“鱷渡秋風”,列為“潮州八景”之一。1987年,在原址修建鱷渡秋風亭和祭鱷臺。鱷渡秋風亭為金石結(jié)構(gòu),四柱四角雙重檐,分兩級層臺,上亭下臺,四周有石欄環(huán)護回廊欄桿,端莊且典雅。
中國多處地方都有名為“廣濟橋”的橋梁建筑,其中廣東省潮州市廣濟橋最為著名。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,位于潮州市東門外,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。與趙州橋、洛陽橋、蘆溝橋并稱“中國四大古橋”,為中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。廣濟橋,在潮州城東門外,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,東臨筆架山,西接東門鬧市,南眺鳳凰洲,北仰金城山,景色壯麗迷人。
公元2001年,潮州古城墻似于一場幻夢之后一洗千年的風塵,淡淡斂起滄桑,于是,人們心中跳動著的那段融匯鳳臺時雨、西湖魚筏、湘橋春漲……的旋律,又多了這么一個音符——濱江長廊。駐足濱江,在宛如長城的灰色與綠色之間,人所想到的,卻絕非鐵騎如風,馬嘶金鳴的古國悲歌;也不完全是柳綠如煙,笙歌繚繞的江南情調(diào)?;蛟S,那只是關(guān)于一個小古城的寧靜遐思,至多再調(diào)進一點人生韻致的體味與懷想。